「我不是藥神」改編自中國2015年發生的一個真實事件陸勇案,創下全中國30億人民幣的票房。

 

2016年至2019年初為止,在中國創下30億人民幣票房的僅有6部電影,舉凡台灣人所熟知的好萊大片侏羅紀世界、玩命關頭或阿凡達等,票房都不及「我」片,可以想見這部電影在內地的風靡程度了吧。

 

到底是什麼樣的電影引起這麼大的社會關注呢?

 

「我」片主要在探討中國進口藥價過高,以及絕症「慢性白血病」的生存境遇等議題。另外,影片中平凡小人物為了救人而勇敢挑戰國家法律也是本片的賣點之一。

 

電影甚至引起中國政府重視,真實事件中被起訴人陸勇,在遭到警察逮捕後,數百名的慢性白血病病患竟群起聯名上書,請求撤銷陸勇的起訴案件。當月,法院撤訴,兩天後,陸勇獲釋。

 

該案件相關藥品「格列寧」隨後也被納入國家醫保,可見政府單位對此案件的重視程度。

 

劇情介紹

 

電影描述一位經營印度神油店的平凡父親程勇(徐崢飾),在走投無路之下,為了錢鋌而走險,赴印度爭取到假藥「格列寧」的獨家銷售代理權,將這款成份與正版藥相似的仿製藥,走私至中國大陸販售。

 

看得出來程勇的日子並不好過,父親生病籌不出醫藥費治病、店面付不出租金被房東限制進出,唯一的兒子也被前妻以經濟因素為由要求接到國外居住。

 

爉燭多頭燒的情況下,程勇只得接受慢性白血病患者呂受益(王傳君飾)的建議,遠赴印度爭取假藥「格列寧」的銷售代理權。

 

初賣藥品時,沒人敢吃程勇與呂受益建議的「走私藥」,即便呂受益以自己身為病患已試過該藥品做保證,仍沒人願意理會。

 

直到兩人找到QQ群群主劉思慧(譚卓飾),同時也是病友的母親代為宣傳,才打開了「印度格列寧」在中國的通路。

 

走私過程中程勇不怕嗎?當然怕,一來是怕假藥害了患者,因此走私前曾去醫院仔細詢問過醫生,二來則是害怕自己違法賣藥會被判刑入獄。

 

當程勇與眾夥伴們因鬥毆事件被抓進警察局做筆錄時,聽到走私的處份是八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時即看得出端倪,以致於後來程勇不得不接受張長林(王硯輝飾)的威逼利誘,為的就是不要坐牢。

 

電影的轉折處從呂受益自殺後開始進入另一個局面,透露出慢性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困境,有錢者賣房買藥,沒錢者自殺等死的悲哀。如同張長林所說的「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就是窮病」。在現在這個醫療進步的社會,只要有錢,還怕有醫不好的病嗎?

 

難怪黃毛彭浩(章宇飾)會離開家人獨自生活,因為沒錢只會連累家人。難怪劉思慧下海跳鋼管舞,因為有錢才能為女兒治病。難怪大嬸請求警察不要再繼續追查假藥販子,因為生病已傾家蕩產,沒錢再買原廠格列寧。

 

而最壞的狀況就是像呂受益一樣,沒錢醫病到最後,選擇了自殺。

 

程勇受到呂受益自殺的衝擊,再次挺而走險賣起走私藥。這次,不再是為了錢,而是真心為了幫助病友。

 

在程勇遭遇生活困難時,靠著販售走私藥品,賺得足夠的錢救父親的命,這些錢也爭取到把孩子留在身邊的時間,並且改善了程勇的生活。

 

之後程勇不但得以安全脫身,還拿到一大筆代理權移轉金。利用這筆錢蓋起工廠,每月營利幾十萬元,衣食無虞,過著與賣假藥前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雖說是互取所需,但程勇的人生能有這麼大的轉變,慢性白血病病患並不是完全沒有貢獻。

 

因此當中國藥廠直接對印度藥廠提起訴訟,想藉此強逼印度藥廠關門,導致印度藥價成本急遽升高時,程勇決定認虧吸收多餘成本,他說:「當作是還他們的。」,為了彌補把代理權轉讓給張長林後發生的種種。

 

張長林的後續演出讓我意外。原本以為這麼一個利益至上的角色,在被警察逮捕後,應該會供出幕後假藥販的身份,以換取減刑,沒想到他卻裝瘋賣傻不願抖出程勇。

 

程勇多給張長林的十萬元跑路費,總算是買到了張長林的道義心了。

 

不只張長林,最後大家有志一同,都在保證程勇的身份不被曝光,黃毛亦犧牲自己保護程勇躲避追緝,連警察都開始質疑自己是否對得起良心?

 

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藥廠只是在法律上站得住腳而已。

 

電影幾度探討是非對錯等道德觀,舉凡最初說服牧師加入販售走私藥的行列,程勇重拾賣藥的舊業,警察面對自己良心的譴責…等。

 

或許事件中沒有對錯,不同角度自然有不同思維。站在藥廠角度,為了繼續研發新藥、公司經營等需求,當然需要金錢支援。

 

而以經濟學的角度而言,原版格列寧是一個完全獨佔的壟斷市場,這樣的市場完全沒有公平性可言,價格任由賣方決定,買方只得被動的接受。這種利用他人痛苦謀取暴利的行為,無怪乎引人非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