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從2歲左右開始學會說話,生活了幾十年,很多講話習慣早已根深蒂固。

 

你不知道的是,這些說話習慣,悄悄地把你內心的秘密藉由言語透露出來,讓人偷偷發現,原來你心裡是這樣想的。

 

案例一:你感冒怎麼這麼久還沒好?

(你覺得對方感冒很久還沒好嗎?真正關心的方式可能會像以下這樣)

換個說法:你感冒多久了呢?(how long)

 

案例二:現在還是單身,你一定很挑吧?

(這種問話方式帶有批判性,可能是下意識覺得對方是很挑才會現在還是單身,也可能只是習慣性用法,而比較好的方式可能會像以下這樣)

換個說法:你單身這麼久的原因是什麼呢?(why)

 

案例三:你是老師嗎?

(或許你覺得對方的感覺、穿著打扮、談吐、行為舉止有你印象裡老師的感覺,沒有不好,若想換一種說法可以參考下方問句)

換個說法:你從事什麼行業?/你在做什麼工作?(what)

 

案例四:你是不是不高興?

(你可能感受到了對方不高興,但有可能對方是身體不舒服,或是其他你沒有猜想到的情緒)

換個說法:你現在心情如何?(how)

 

案例五:你是不是很花心?

(這也是比較批判性的說法,會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情緒)

換個說法:你對感情抱持什麼想法呢?(what)

 

看過以上範例,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性嗎?

 

有沒有發現封閉式問題容易限制住想法,或容易帶有批判性?通常這樣的問話方式也會使對方的回答變侷限,或讓人不想跟你多講話,尤其是帶有批判性字眼時。

(沒有發現的話也很正常,表示你不常使用或是不常停下來思考而已。)

 

「開放式問句」與「封閉式問句」的用法

大部份的人對「開放式問句」和「封閉式問句」並不陌生。開放式問句通常是以英文5W1H形式開頭的問句 (whowherewhenwhatwhyhow),而封閉式問句通常是以「有沒有」、「是不是」、「會不會」或字尾「嗎」等非黑即白的形式作為問句。

 

開放式問題使用上可以獲到更多線索,而封閉式問題則是用來縮小回答的範圍,確認對方心中所想與自己心中所想的是否相同 (確認事實)

 

使用這兩種問題沒有對錯,只有使用的時機和視個人需要而定。

 

通常在初認識時,會較常使用開放式問句,這樣可以把談話的範圍延伸開來,用來擴大談話的廣度。例如:「你愛看哪一類的電影呢?」,對方可能會回答:「喜劇、懸疑、愛情…」等等,兩人可以就這些答案繼續延伸話題。

 

當開放式問句出現,其實是有很多聊天空間的。(如果對方願意聊的話)

 

而封閉式問句則是用來縮小回答範圍和決定談話的深度,例如你想邀對方去看電影,要確認對方是否看過該部影片,就是用封閉式問句:「那你看過復仇者聯盟了嗎?」

 

這邊要注意的是封閉式問句,因為限制縮小回答範圍了,如果對對方了解不夠深,很容易「猜」錯對方心裡在想什麼,這時反而如標題說的:「透露出你心裡在想什麼了。」

 

警察審問犯人

套用進警察審問犯人的日常戲碼,通常也是先開放後封閉。以下是示範案例:

 

警察:「案發之前你在做什麼呢?」、「案發當下你們聊到了什麼呢?」(開放式問句)

 

到了要確認事實的時候,問句會變成這樣。警察:「說!人是不是你殺的?」(警察覺得證據已經顯示人是他殺的了。封閉式問句,確認事實)

 

對話的有趣之處在於:「越精進談話技巧,是可以做到控制別人照著你的邏輯走,或是把你的思想種進別人的腦袋裡。」尤其是對意志力較薄弱的人,例如小孩。

 

以下繼續舉剛剛警察的案例。

 

「你剛剛說早上去了超市,超市的店員證實你買了菜刀,,菜刀上有你的指紋,鄰居也看到你滿身是血地從家裡跑出來,還說人不是你殺的?」帶有既定印象和具批判性。

 

較不具批判性的問法是:「你剛剛說早上去了超市,超市的店員證實你買了菜刀,菜刀上有你的指紋,鄰居也看到你滿身是血地從家裡跑出來,那你可以說說看,這中間是發生了什麼事嗎?」這樣的問法,是不是讓人感覺是真心想了解發生了什麼事呢?

 

日常案例,媽媽:「你說你昨天晚上看了2個小時的書,今天小考卻考這種成績,還敢說你有認真?」具批判性,以及讓人不知該如何回答,因為發話者已有既定印象。

 

較不具批判性的問法:「你說你昨天晚上看了2個小時的書,今天小考卻考這種成績,怎麼會這樣呢?」(後方問句也可以使用『發生了什麼事呢?』本案例試舉其他問話方式)

 

說話真的是一門藝術,希望藉由以上案例,讓您初步了解到,說話的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bb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